中文 | ENG

[Shanghai Business Daily]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Madman

 “从大名鼎鼎到臭名昭著,始终狂而不倒”
专访《新论语》总撰稿人、太平洋商学院院长、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

 

    介于严与和之间,“中庸”只是表象。严介和极具奔放与张扬的个性,在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,绝对“另类”。

 

     
 

    严介和又回来了。

    一年前,他在上海滩重建苏商集团,意在让旗下遍布全国的产业资本在此集结与运转,以此构建大集团“内部银行”,借力资本纽带,向大型海洋工程进发。同时,基建巨头对赌城镇化,在中西部布下重局。此外,亲任大型图书《新论语》总撰稿人,广布他的商业智慧与人生心得。

    严介和以苏商集团为新动力,苦心经营涉足基建、文化、投资多个领域的“五经平台体系”。“狂人”不改本色,号称“要在5年内将苏商集团打造成上海最大民企之一”,外界一片愕然。严介和对本报称:2013财年,严氏产业旗下25个集团200多家成员企业30万员工,总营收超过4000亿元,净利润超过200亿元。   

    然而,8年前,《新财经》隆重推出“中国十大悲情人物”,严介和赫然在榜,排名第六。入榜理由是:深陷资金黑洞,百口莫辩。

   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,这位昔日以125亿元身价摘得2005年度“胡润百富榜”榜眼的“财富黑马”,顷刻陷入银行连环逼债风波,太平洋系崩盘在即,他在上海的苏商集团也就此搁浅,其财富密码和为人作派被置于放大镜之下,遭到舆情口诛笔伐。

    严本人在本报社笙馆宣布退出商界,将太平洋系交人托管,黯然北走,在京创办“华佗论箭”,开起了企业“诊所”。

    山重水复,柳暗花明,严介和与他的“太平洋系”当年如何突出重围?他又将如何面对饱受质疑的“BT”模式与自己张狂的个性?苏商资本成立一周年之际,商报记者专访了这位号称“全球华人第一狂人”、“中国第一包工头”的严介和先生。

 

一个乡村教师撬动2700亿元

    介于严与和之间,“中庸”只是表象。他极具奔放与张扬的个性,在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,绝对“另类”。谈吐幽默,充满辩证法,善用排比句,极富渲染之能事,商贾、政客、文人,古今中外,被他描画都尽,言必惊世骇俗,“我是中国第五代企业家”,恐怕是严最谦逊的修辞。

  20多年前,一个淮安的乡村教师,“下海”谋生,其“舍本赚口碑”的创业故事后被写进哈佛商业案例,紧接着在南京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中狂赚860万元,掘得人生第一桶金。

    1995年,严介和在江苏创办太平洋建设,开始以“BT”模式名声大噪(BT即建设-移交),由于政府缺乏非盈利基建资金,向民营机构进行项目融资,然后分期付款回购工程。

    太平洋系的商业模式具体为“BT+零资产收购国企”,即用BT揽工程,零资金打包重组国企获得利润,严介和就此创造了“中国打包重组模式”。

     严认为,BT给他带来财富,打包重组亏损国企给他赚得了声誉。截至资产风暴前夕的2005年,严利用这种模式签下BT项目2700亿元,打包重组国企31家,涉及资产总额60亿元。

  “乡村教师撬动2700亿元”,听起来像个童话,媒体曝料严介和反欠银行3.8亿元,严虽然口才了得,但这次显然没有给太平洋系的“资本魔方”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。2005年的“财富黑马”,顷刻落为2006年的“负翁”。

  不过,面对“毁灭性的的十八级台风”,严似乎不乱方寸,他自我解释:“我处在风暴眼,这里恰恰是最平静和安全的。”

    一年后,风暴果然退却,严介和与太平洋系悄然解套,严颇为得意:“站着一座山,倒下一座碑”,并把风暴称为“凤凰涅槃”。

  当被问及个中奥秘之时,严表示手中握有“三张王牌”,源源不断的应收账款,忠诚的部下,自己强大的内心。

 

苦心布局“五经平台体系”

    进入2008年后,太平洋系迎来了扩张的时代,国家“4万亿”刺激计划,使得它的BT订单暴增。

  待元气稍复,严介和开始苦心布局“五经平台体系”,他要打造“私有公用”的现代企业集团。2007年,将太平洋托管,自己选择跨界发展,先后创办“华佗论箭”与“郑和舰队”,打造“智经”平台,为中小企业家们解惑成为严介和人生归宿。       

    借智经平台,严介和一边为企业“传经布道”,一边合纵连横,打造企业联盟,他主张“虎狼结亲”,他的理想是率领由中国企业组成的“郑和舰队”扬帆出海。并购重组70多家国有企业,横跨18个行业,精通各类体制下的企业管理,他自称“全能企业家”,并口出狂言,“李嘉诚只管理过私营企业,在软实力上我比他强。”

  2013年,曾经败走麦城的严介和在上海重建“财经平台”—苏商集团,定位于大集团内部银行的构建与海洋工程的投资。发布会上,严再发狂言,严氏集团“2016年产值目标要突破1万亿元,一年的净利润就是李嘉诚净资产的总和。”此言一出,惊倒四座。

  由于严介和向来锋芒毕露,倒严者也不计其数,最近网上疯传一文,将严列为“正在走向破产的十五大土豪”之首,严撰文《民营企业踩了谁的尾巴》针锋相对。“从大名鼎鼎到臭名昭著,始终狂而不倒”,严对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充满感恩,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已到了“大智通透”的境界,他的人生也面临转型,他要从“第一狂人”做“天下第一顽童”。

 

[ 相关链接 ]

“五经平台”的格局与分工

 

    2008年后,严介和以“五经平台”格局来打造严氏集团,对此,他如数家珍。严介和表示,“五经平台”是“五对兄弟果”。

    苏商资本、苏商建设构成“财经平台”,总部均在上海,苏商资本既不是地下钱庄,也不是影子银行,是五经产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,严氏旗下产业所有资本均在此集结和流通,随着金融政策的逐步开放,苏商资本会“由内而外”,建设成外部银行。苏商建设下辖五大建设集团,以BOT(BOT为建设-经营-转让)为主要运营模式,团队主要来源于中交、中铁等央企,公司专注于高难度的海洋工程项目,如跨海大桥、海底隧道、大型港口等。

  太平洋建设、太平洋产业构成“产经”平台,总部均在南京,前者下辖25个集团,主要以BT为主要运营模式,后者主要发展海洋经济。

    华佗智慧、郑和舰队构成“智经”平台,前者为五经平台的最高指挥、组织、协调与服务机构。后者为新型经济联合体。

    蓝黄红文化、华佗论箭构成“文经”平台,二者旨在帮助企业提炼企业文化与制定个性化的战略。

    雅仁和教育、华佗建设构成“子经”平台,前者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,后者主要以BOOT模式开拓引领现代服务业。   

    2013年,严氏集团旗下200多家成员企业、30多万员工,营收总额超过4000多亿元,净利润超过200亿元。

    他非常自豪地指出:“我们净利润范围维持在2.5%与7.5%之间,超过7.5%一般我们不会做,我的经营哲学是暴利不可持续。2013年,李嘉诚长和系净利100多亿元人民币,严氏集团盈利水平在全球华人企业中恐怕是最好的。”

 

 

BT自有资金起码占75%

 

    不管营造多大的概念,他总能自圆其说,不管遭受多么刻骨的质疑,他次次化险为夷,这或许正是严介和的过人之处。对BT模式的资本悬疑,以及对严张狂性格的抵触,远未停止,财富与道德交织,舞台的中央,那个自己究竟是谁?或许是“旁观者迷,当局者清”。

    BT模式的启动需要企业庞大的资本来源,最令外界疑惑的就是企业筹集资本的途径。严氏集团BT工程合同动辄数百亿,比如2012年开工的兰州新区+兰州新城总投资420亿元。

    有文章分析,“利用政府背书获取银行短期贷款启动工程,再占用下游供应商资金,最终获得政府的长期回款”为严氏BT融资模式,但是这在实质上玩的是“三个茶壶两个盖”的游戏。    

     严介和坦诚道,BT主要还是靠多年“滚雪球”积累的自有资金。一般自有资金起码要占到75%,其余的为社会资金,包括国内与海外两部分。比如兰州新城一期投资的220亿元,其中75%是自有资金,主要是多年积累的大量应收账款;剩下的25%,主要来自迪拜和卡塔尔的政府养老基金,海外资金年息3%左右,他们赌的是人民币的升值。

   他说:“一下子拿出几百亿,全球华人企业没人拿得出,我也拿不出,BT工程有建设周期,3年或者5年,而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应周转。拿到政府的项目即可拿到银行的贷款基本没有,除非用应收账款保底,比如保底10个亿,银行可放贷5个亿,应收款走到银行账上之后,扣掉本金利息,剩下的归企业。要是靠银行,企业早就倒闭了。”

 

 

商报面对面

Q:商报记者    A:严介和

 

英雄与狗熊往往只一线之隔

    Q:2005年,您以125亿元的身价荣登“胡润百富榜”榜眼,被冠之于“财富黑马”,一时风头无两,可是不久却被曝太平洋建设资金链断裂,深陷银行连环逼债风波。万般无奈之下,2006年9月,您曾在上海商报笙馆宣称退出商界。可是一年过后,太平洋建设又奇迹般地跳出资产风暴,用您自己的话讲,那叫“凤凰涅槃”。谈谈您的解套策略。

    A:上“胡润百富榜”,那个毫无意义,太平洋建设不是上市公司,我们内部有规定,不准合并财务报表,鸡蛋分到200多个篮子里面,因此我对个人财产也不是很清楚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,成功与失败,辉煌与暗淡,英雄与狗熊,往往只有一线之隔,但恰恰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。

  当年太平洋的资金链确实断了,法院限制严介和高消费以及限制出境的媒体曝料也是真实的,但是我有底气,我有那么多的应收账款壮胆,以时间换空间,最终银行的本息以及诉讼费我都一样还清。不像有的人,企业倒闭后,跑路隐姓埋名。站着一座山,倒下一座碑,外界都认为我在垂死挣扎,殊不知我是“垂而不死”。

  一定要有资金蓄水池,我认为是做实业的第一要义。远水解不了近渴,这是一个根本,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树大不要紧,关键根要深,太平洋建设的根本就是有源源不断的应收账款。

   其次,企业家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。只要精神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当水走投无路的时候,就形成了瀑布,霎那间就会波澜壮阔!2006年那场风波好比18级台风,对太平洋而言是毁灭性的灾难。没有2006年那场风波,就没有今天的严介和,小成靠苦难,大成靠灾难。

    第三要善待员工。对我而言,赏识的部下为第一上帝,友好的政府为第二上帝,忠实的顾客只能是第三上帝。善待员工是最大的慈善和社会责任。太平洋建设员工最低工资5000元,华佗论箭不低于7500元,苏商集团不低于1万元,这是我的硬规定,这难道不是慈善么?扣工资搞慈善最恶心。外界给我的“中国厚侍员工第一人”称号不是讲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

 

BT模式能帮助减少地方债务

    Q:2013年末,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地方债务摸底审计结果,截至2013年6月,BT模式债务总额高达1.2万亿,权重仅次于银行。有舆论藉此称“BT模式是地方债的罪魁祸首”,地方债台高筑又与腐败千丝万缕,太平洋建设一时被推向风口浪尖,您却回应“BT模式是地方债的解药”,“BT模式是正派与腐败的分水岭”。如何解读?

    A:今年两会期间,国家审计署发言称“地方债总体可控”。国人“谈债色变”,其实中国穷的不是财富本身,而是现代经济意识。发达国家都是靠可控负债拉动的。BT可帮助完善城市由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变,BT模式成本最低,效率最高,最阳光,能帮助减少地方债务。

  2012年末,中央四部委发文,限制地方政府选择BT模式。贵州、安徽、海南等几个省份积极响应,下令封杀BT,政策转向对太平洋打击太大了。2013年7月,李克强总理提出: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、运营。“政府回购公共服务”不就是支持BT模式吗?这是从正面清单的审批走向负面清单的管理,这是国退民进,改革的声音。现在太平洋建设的BT项目在31个省区全面落地。

  BT是清官与贪官、正派与腐败的分水岭。在招投标模式中,政府当了裁判员又当了运动员,这能干净吗?有时候“挂羊头卖的还不是狗肉,而是耗子肉”。BT模式中,政府当了裁判,运动员让企业去做,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公开。招投标最大的弊病就是层层分包,倒卖工程。有人质疑太平洋分包,那简直是胡说八道,民营企业踩了谁的尾巴了?太平洋“零分包”!你去采访任何一个合作政府,央企、大型国企都有分包的,唯有太平洋没有分包。一旦分包,工程质量、进度、利润都不能由我控制了。

 

今年2月,严介和在大型图书《新论语》全球发布大洋洲站上发言。

 

 

BT发展空间在四五线城市

    Q:“城镇化与欧美高科技为全球经济的两大引擎”,城镇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?严氏集团如何分享城镇化的红利?作为基建巨头,为什么不涉足房地产行业?

    A:中国城镇化要让“农民”变“市民”,重在“镇”而非“城”,这里所说的重在“镇”指的是县域经济。中国地级市总共289个,县级城市3216个,它们是城镇化的关键。BT是城镇化基建领域最理想的模式之一,太平洋的BT建设成本比央企低20%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四线、五线城市,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四线、五线城市,这也是严氏集团的重点投资区域,我们只找穷县长,不找富县长。

  我一生不投资房地产,我是零房地产,中国经济依赖于城镇化,但是不依赖于房地产。

    一谈到房地产我就非常沉重,现在不是谈调控房地产,而是要谈如何防范房地产大崩盘,中国的房地产冰火两重天,令人诚惶诚恐。现在房地产靠媒体支撑着国人信心,一旦泡沫破灭,土地贬值,地方银行60%贷款、影子银行85%贷款,地方政府20万亿债务,拿什么收回与还债?日本上世纪60年代举办奥运会之后,房地产风生水起30年,1993年崩盘后,如今东京房价只有20年前的60%。房地产是一锤子买卖,打造产业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 

 

传统中小企业要“虎狼结亲”

    Q:中小企业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。您预言“2017年是中小企业的大限之年?”然而“华佗智慧”却是专门为中小企业“号脉开方子”的“智经平台”,您本人由此被誉为“中小企业教父”。一边在引导,一边又判它们“死刑”,仿佛是个悖论?假设预判成立,中小企业要跳出这个“死亡周期”,如何规避风险,您的“智经平台”价值如何发挥?

    A:前后并不矛盾。最近几年来,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传统中小企业,倒闭、跑路了多少,这是好事。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不需要“村村点火,家家冒烟”,温州模式、苏南模式包括海南模式,放在今天,就是缺乏创新精神的重复投资、盲目投资与无序竞争。

  以家电行业为例,1995年,拥有自主品牌与独立法人的家电企业全国大约有5万家,经过十几年的择优发展,剩下不到100家,99.8%的企业出局。家电行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?总量比过去更大,质量比过去更好,价格比过去更便宜,售后服务比过去更完善。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,与其说是血染的风采,不如说是爱的奉献,爱拼才会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,会拼才会赢。

    在过剩经济时代,传统中小企业如何去拼?我主张“虎狼结亲”,老虎代表领袖,狼群代表团队,强强联手,优势互补,从竞争走向竞合。

    “华佗智慧”与“郑和舰队”正是虎狼结亲的平台,通过资源、智慧与资本融合,资源用智慧优化,资本用智慧放大,抱团竞发,合作共赢。

    “虎狼结亲”,是以太平洋集团、苏商集团为后盾,共同实施项目合作,具体而言,有三种模式:一是以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为核心,在同一地区将平台企业组建成合作公司;二是以优秀项目为核心,按自愿可行原则将平台企业组建成合作公司;三是以太平洋建设集团为核心,将平台企业与其配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