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 | ENG

[CNR] Activity of “ Seeking China’s Charm City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” Officially launched

   
   
    据经济之声报道,以“智慧发掘,魅力发展”为主题的公益活动——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29日在京启动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等参加启动仪式。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活动由华佗论箭组委会首席顾问、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倡导发起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参与课题研究。
 
    启动仪式前,全国人大常委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,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应邀与相关专家就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课题评价指标及“人的城镇化”、“地方债”等话题展开研讨,为当前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。
 
    辜胜阻指出,“城乡失衡已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化最大问题,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到了两条腿走路的时候,一是围绕大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群,而这些大城市要向外收紧,另外则是依托县域大力发展中小城市,并引入一些镇”。辜胜阻认为,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的发起恰恰向社会传达了这种导向。
 
    姚景源提出,探寻发展型魅力城市评价指标要紧密围绕以人为本,要让老百姓听的明白,又能参与其中。他建议用“人均收入”代替“人均GDP”作为评价指标,希望在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课题研究中,按照国际标准对中小城市调查失业率。
 
    严介和表示,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重在‘镇’而非‘城’,而重在‘镇’的核心是县域,严介和强调,实现人的城镇化,关键是要让农民变成市民。除了完善中小城市配套环境,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外,“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,让市场在城镇化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才是根本”。
 
   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,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发展中遭遇的交通拥堵、房价高涨、雾霾横行等“城市病”已饱受诟病。在国内经济、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,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体——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 
    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活动以发展型城市为主体,定位为常住人口30—100万的中小城市,活动面向全国148个符合发展型城市判断标准的地级市及39个县级市展开,根据“政务环境最佳”、“生态环境最美”、“成长环境最好”、“信誉环境最优”、“经济环境最强”五大标准进行遴选,首批十家“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将于7月份最终亮相。
 
    为确保活动的专业性、权威性和严肃性,主办方专门成立了“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”课题组,负责制订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指标评估体系、数据采集以及实地考察调研等工作。课题组由郑新立、严介和担任总指导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担任组长。